
(香港,2021年10月29日)—香港生物医学科技发展顾问委员会(委员会)今天发布《香港及大湾区生物医学科技人才培育》报告。报告检视当前的生物医学人才短缺问题,并就培育和吸纳人才提出建议,旨在推动香港和大湾区成为国际生物医学中心。当中重点建议包括加强转化医学及相关人才培育,以衔接基础科学研究和临床护理的应用;同时著力培育创业文化,以及推动跨学科及机构更广泛的合作。
委员会由跨界别的专家、学者及投资者组成,当中包括香港科学院创院院长徐立之教授,以及来自香港科技园公司(科技园公司)的行政总裁黄克强先生及转化研发所高级总监高为元教授。委员会的目标为针对科技的开发、应用和整合提供专业建议,并推动倡议工作,引领生物医学科技发展。长远而言,委员会将透过建立蓬勃的生态圈实现将香港打造成国际科研中心的愿景。
大湾区的生物医学行业已被列入国家重要发展专案。2019年制定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生物医学行业确立为区内新支柱产业,并提出推动更紧密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跨境合作,包括加强人才联合培养和交流,以及发展区域医疗联合体和区域性医疗中心。
以建立稳健人才库首要任务
报告指出,重点培育修读与「转化医学」学科相关的人才,对於衔接前期科研及患者护理至关重要,亦是当前生物医学科研人才的主要瓶颈。有见及此,报告围绕培育转化研究科学家、打造创业精神及文化,以及为人才发展创造协作环境各方面提出重点建议。
香港生物医学科技发展顾问委员会主席周弋邦表示:「人才发展是实现香港及大湾区发展成世界级生物医学中心的重要基石。香港作为大湾区的国际城市,具备一切条件发展成国际科研中心,吸引世界一流的人才和资源,与毗邻的大湾区经济体实现协同发展,发挥互补优势。报告指出,我们需要更多转化医学人才,以将科研转化成实际成果,造福病人,所以我们的教育及培训系统必须将转化医学纳入为重点,而教授创业及商业技能则可协助科技人才开创事业,确保长远的人才发展。根据我们对海外经验的研究,跨学科及公私营合作的大型支援系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归根究底,行业发展蓬勃对培育及吸纳人才而言不可或缺,而当中的前提是确保区内更有效地交流协作。」
香港科技园公司行政总裁黄克强表示:「作为香港最大的科研基地,科技园公司一直致力连繫包括生物医学科技领域在内的不同重点科技创新者,协助他们推出不同的方案。我们很高兴成为委员会的一份子,共同制定策略,携手建立稳健的人才库。过去数年间,已有逾 150 间生物科技公司进驻科学园,形成一个生物医疗社群。我们刚於 10 月成立香港科技园公司转化研发所,旨在向科学家及科研人员教授重要的创业技巧,协助他们将具潜力的研究转化成造福大众的应用方案。我们冀望这些项目加上委员会发表的报告将支援生物医学行业发展成我们的经济新支柱。」
促进人才发展的建议
委员会昨天(10月28日)於香港科学园举办研讨会,当中包括政府官员、生物医学行业夥伴及非政府组织代表,共同探讨在香港及大湾区培育人才的新机遇,以及行业现时面对的各种挑战。此外,活动亦收集了关键持分者对於委员会报告所提出建议的宝贵意见。
报告将协作性研究环境、统一的奖励和资助制度,以及策略性学术课程改革列为构建优质而可持续人才库的核心要素。以下提出的七点建议聚焦建立稳健而自给自足的创业生态圈,推动协同效应及创造机遇,并扩展至大湾区,让科研人员得以继续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 重新思考和定位生物医学技术人才的培育计划,包括研究生教育和博士後培训计划,
以解决目前存在的知识和技能瓶颈,尤其是在技术转化方面,以衔接基础科学研究和临床护理的应用
- 成立一个跨机构的平台,专门负责生物医学技术转化和相关人才的培育
- 建立公私夥伴关係以确保可持续性发展,同时让商界的知识发挥其力量
- 改善医疗服务界的人力短缺问题,并定位香港为培训中心。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培训需要各医疗部门的通力合作,也需要订定海外实习生的实习要求
- 扩大现有的培育计划,鼓励中小学生修读和从事生物医学的专业,并加入创业精神和其风险的元素
- 推动知识转移和创业文化,鼓励研究人员将科研成果商品化,例如提供更灵活的专利拥有权政策、外部执业法规和绩效评估
- 优化现有计划以达致一致性和互补性,推动整个大湾地区人才的整体发展
报告已上载至科技园公司网站,请浏览:https://www.hkstp.org/bmt-talent-hk-gba-whitepaper/。